生活好了,坊间习俗改变了不少。前十年二十年市面上尽看见在饭店办六十、六十六、七十、八十寿宴的,近些年办六十的少了,可能是人活六十太轻松不值得庆祝,更何况退休年龄要延后,还都没到退休年龄,人家日本平均寿命都八十六了。当然以敛财为目的的除外。近几年敛财的也不敢明目张胆,中央八条在那放着。
我参加过三次八十寿宴。
2003年父亲办八十。父亲为人随和,母亲去世后孤身一人,虽有儿孙照顾,白天人们上班剩他一人自己找乐,放放风筝,与老邻居下下象棋,写写字……聊以自慰。大孙女提出给他办八十,他笑眯眯地答应了,他本来对人无所求,就为图个乐。来贺寿的仅限于家人和至爱亲朋。(我的朋友白雪生还邀来京剧名家李玉棠义务演唱)父亲身穿孙女给做的唐装,笑容可掬,弥勒佛似的心满意足……
第二次是 2011年9月11日(美国“911”恐怖事件十周年)那天,我工作几十年的企业老领导王玮举办“《时代的音符》王玮影集发布会“,届时恰逢王玮先生八十寿诞。会上邀请了来自辽宁省冶金厅、锦铁、锦重、抚挖及友人、战友、同事等近200人,可谓隆重至极。瑞祥酒店大厅几十张餐桌摆满水果饮料,每人送一册《时代的音符》(大十六开本490页),十几位来宾上台发言祝寿,倾尽溢美之词。发言者均有官衔或曾经有过,无端给个人的长寿喜庆扯到官方色彩。王玮先生1946年当兵,1958年辗转来到锦州铁合金厂,一直担任领导工作,为人严厉有加,厂内有”四大硬“之称。后转至重型机械厂,退休后还被聘用近20年。通读他《时代的音符》,内容繁杂:家庭、友人、事业、交往皆尽网罗,还有他的收藏,集邮、摄影、商标、打火机、历史文献、钱币、军械等不一而足。王玮先生精诚事业,热爱生活由此可见一斑。而我觉着,王玮先生论资历不及“老革命”,论技术没顶尖创新,文化修养尚未入流,可以自慰的人生皆由所处地位使然,当然比起庸碌众生还是略胜一筹。那天我见了他说:您八十大寿我得表示表示,他严肃的说:决不收礼,你来我表示感谢。说完又忙招呼别人去了。
第三次参加八十寿诞庆典是今年正月初六(2016),主角是亲家公李先生。老李头平时就自视一生与众不同,时不时有感而发今不如昔的议论,不分听众地忆起他惊险的事故,工作的坎坷,家传的烹饪技术,亲友的疏离……自觉有恩于子女,如今熬到了耄耋之年理应庆贺。那天他穿着儿媳给做的唐装,捋着雪白的长髯,众目睽睽之下一副慈善的满足感油然。参加寿宴者除亲属外更多的是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朋友、同学。因为主角是平头百姓,儿子女儿也没有一官半职,贺寿者鲜有体制内者,没有阶级属性延泛的尴尬,席间少了吆五喝六、觥筹交错的热闹。加上那天下了入冬以来最大一场雪,车辆受堵,道路泞滑,人心焦虑,宴会按部就班,不热烈也不寒酸。老李头就是一介民夫,对社会对家庭没有可炫耀的伟绩,晚辈对他也没有那种感激涕零的敬仰,为其祝寿如同一种尽孝的例行公事,多年以后除了他自己他人恐怕会渐渐淡忘。 三场寿宴,我想,大多数人都有一种"自恋"情结,尤其是到了一定年岁,回头审视,总觉得与众不同,放大了事件,高估了自己,神化了作为。在亲朋好友的赞颂过后光阴逝去的无奈也着实令人怜悯。
八十岁,等到了八十岁我才不办寿宴哪!
评论